菩萨蛮 · 其二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

聚星亭下书堂水。冬来欲问梅花使。圭撮是何官。人间有底难。
章泉词和去。交道元如故。转眼岁将穷。溪头鹤发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其二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是宋代韩淲创作的诗词。韩淲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才情与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内容:《菩萨蛮·其二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以“聚星亭下书堂水”开头,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梅花使者的询问,象征着对美好事物及纯洁情感的追求。诗中还提到了“章泉词和去”和“交道元如故”,这些细节增添了对友情和师徒关系的深厚感情。最后,诗人感叹岁月易逝,自己如同溪边白发的老人。
  2.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韩淲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将梅花使者比作人间难解之题,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而“章泉词和去”则反映了他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共同追求文学与艺术的境界。这种富有层次感的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3. 文化意义:《菩萨蛮·其二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韩淲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种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双重关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菩萨蛮·其二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