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其二至日带湖

爱日回春一线长。氛氲谁忆御炉香。孤城岁晚卧沧江。
花底千官迎淑气,湖阴十里写晴光。剩拼华发醉为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 其二至日带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品,由韩淲所作。下面将对该作品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爱日回春一线长。氛氲谁忆御炉香。孤城岁晚卧沧江。花底千官迎淑气,湖阴十里写晴光。剩拼华发醉为乡。
  • 翻译:随着太阳的光芒回归大地,春意盎然,仿佛一线生机。谁能回忆起那被香气环绕的场景?孤城在寒冷的冬日里静静地卧在沧江之边。在花下,众多官员迎接着春天的温暖气息;在湖边的阴影中,十里长的景色都被描绘出了明亮的光彩。最后,我只剩下了岁月的痕迹,只能以酒为伴,沉醉在这美好的乡愁之中。
  1. 诗词赏析
  • 意境之美:该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中的“孤城”与“沧江”相映成趣,形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背景,而“花底千官迎淑气,湖阴十里写晴光”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不失浪漫色彩的意境。
  • 情感表达:韩淲在词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他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特别是最后的“剩拼华发醉为乡”,更是将作者的无奈与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 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浣溪沙 · 其二至日带湖》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了而又富有韵味。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传唱,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一种典型风格。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词作创作于宋代,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文人墨客们也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 作者生平:韩淲(1157年-1229年)南宋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字昌老,江西吉水人。他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浣溪沙 · 其二至日带湖》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韩淲这位宋代文学家的卓越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普通读者了解宋代诗词,《浣溪沙 · 其二至日带湖》都是一篇值得品读和研究的优秀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