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湖

三万六千顷,湖侵海内田。
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
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连。
何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太湖》
罗处约,字思纯,宋益州华阳人。他是一位进士,曾历任吴县、长洲知县等职,与王禹偁相唱酬,蘇、杭间多传诵他的作品。他的诗作《题太湖》,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

《题太湖》是一首描绘太湖壮丽风光的抒情短诗。诗中“三萬六千顷,湖侵海内田”,形容了太湖之辽阔,湖光山色映照出天地间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的诗句,表达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但又能与之和谐共存的哲思。

“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连”,则描绘了太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太湖的壮丽景色和深远影响。

“何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两句,寓意着诗人希望太湖的水能滋润万物,使大地丰收,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探索。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无限遐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