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钵飘然别帝乡,法音从此振东方。
黄龙山下传心印,白鹤泉边起道场。
甘露无时皆一味,旃檀何处不清香。
烦师更唱宗门曲,兔角龟毛任展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瓶钵飘然别帝乡,法音从此振东方。
黄龙山下传心印,白鹤泉边起道场。
甘露无时皆一味,旃檀何处不清香。
烦师更唱宗门曲,兔角龟毛任展张。
《送确公长老住灵岩》是宋朝诗人鲜于侁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鲜于侁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修行者的礼赞和敬仰。
从诗的原文来看,“瓶钵飘然别帝乡,法音从此振东方。”这句话描绘了确公长老离开京城、踏上新的修行旅程的场景。这里的“瓶钵”象征着僧侣的日常行囊,而“法音”则指佛法的宣扬。两句合起来表达了确公长老带着清净的心灵和佛法去往一个新的修行地,即“黄龙山下传心印,白鹤泉边起道场”。在黄龙山,的确公长老将传授佛法的心法;在白鹤泉边,他建立的是修行的场所。
“甘露无时皆一味,旃檀何处不清香。”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心境的纯净与环境的和谐。甘露象征着纯净的修行环境,没有杂质;旃檀则是珍贵的香料,代表了修行中处处充满的香气和清新之气。这不仅是对确公长老修行环境的赞美,也寓意着他的教化能够给所有追随者带来精神上的净化与提升。
可以窥见宋代佛教文化的发展以及文人对修行者的尊敬和推崇。鲜于侁通过对确公长老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也体现了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