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幼山

殿角才馀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
影移隐隐烟霞里,身在亭亭日月边。
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幼山》是宋朝罗畸的作品,其原文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耸入云山峰的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登幼山》的作者是罗畸。他生活在宋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领悟和独到感受。
  2. 原文内容:诗中的“殿角才余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影移隐隐烟霞里,身在亭亭日月边。”这几句描述了诗人站在幼山上,眺望四周,只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殿角一般,仅剩一线与天空相接。
  3. 艺术特点:罗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幼山的景色,不仅展现了山的幽静与雄伟,还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元素来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例如,“影移隐隐烟霞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面之中;而“面前凝翠乱峰颠”则通过色彩鲜明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山峰之峻峭与生机。
  4. 创作背景:罗畸生活在宋朝,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他的《登幼山》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精神上的提升。
  5. 作品评价:尽管关于罗畸的评价可能因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他的《登幼山》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罗畸的《登幼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更是一首融合了哲学、历史与个人感悟的佳作。通过对幼山的描写,罗畸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境界,以及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宋代诗歌风貌的重要窗口,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文化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