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翠蛟

坡仙已跨老鲸去,夭矫一蛟留翠岑。
头角要归沧海阔,鬐鳞聊舞小亭阴。
停杯欲共冯夷语,倚杖不知岚气深。
休用旌阳持剑起,怜渠终夜抱珠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翠蛟亭》是宋代赵汝諿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
  • 赵汝諿:字叔向,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黄庭坚、张耒并称“宋初三大文人”。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哲理。
  1. 诗作原文
  • 百丈寒蛟下翠庭:描述了一条百丈长的寒蛟从翠绿的庭院中悠然而下的情景。
  • 幽人相对觉风生: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诗人与友人相对而坐,感觉到阵阵清风拂面而来。
  • 阑干小倚飞觞处:在栏杆旁边,诗人轻轻倚靠,似乎在举杯畅饮,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光。
  • 一曲松风乱雨声:一首悠扬的松风伴随着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听的氛围。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题翠蛟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情感之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 文化内涵:诗中的“翠蛟”寓意着生命力和活力,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的敬畏与赞美。同时,诗中的“松风”、“雨声”等元素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题翠蛟亭》作为宋代赵汝諿的杰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与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