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知命刘居士卜居

言乘下泽车,来赴嵩高约。
春山多雨露,咫尺负丘壑。
眷余实畸人,雅兴世缘薄。
问途忽我顾,扣户烦剥啄。
君才少不羁,屡散千金櫜。
胸中横诗书,帐下馀猿鹤。
何妨门如市,心若虚舟泊。
聊师季主卜,玩世甘寂寞。
箕山宛在目,颍水清带郭。
何年定卜居,伴我采薇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知命刘居士卜居》是宋代诗人苏过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过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亦称“苏门四学士”。苏轼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其文风豪放而富有哲理,诗作则以其清新脱俗和豪放洒脱著称。苏轼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政治家、哲学家、美食家和书法家,被后人尊为“文坛巨擘”。
  1. 诗作原文
    言乘下泽车,来赴嵩高约。
    春山多雨露,咫尺负丘壑。
    眷余实畸人,雅兴世缘薄。
    问途忽我顾,扣户烦剥啄。
    君才少不羁,屡散千金橐。
    胸中横诗书,帐下馀猿鹤。
    何妨门如市,心若虚舟泊。
    聊师季主卜,玩世甘寂寞。
    箕山宛在目,颍水清带郭。
    何年定卜居,伴我采薇藿。

  2. 诗作赏析

  • 苏过的这首《赠知命刘居士卜居》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知己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刘居士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山”、“雨露”、“丘壑”、“猿鹤”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诗中的“问途”、“扣户”等动作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以及与友人间的亲密无间。同时,“心若虚舟泊”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然,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1. 写作背景
  • 《赠知命刘居士卜居》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有机会追求个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修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注重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 苏过作为苏轼的子嗣,深受父亲的文学影响,同时也继承了苏轼对诗词艺术的追求。在这一时期创作此类题材的诗歌,既符合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

《赠知命刘居士卜居》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