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二首

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
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
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
朝来势未已,归路恐操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积雨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辙,字子由,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造诣。苏辙的诗作以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 苏辙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派的壮阔气势,又有婉约派细腻的情感表达。他的许多诗作都表现出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1. 作品原文
    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
    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朝来势未已,归路恐操舟。
    微阳力尚浅,未解破重阴。云气山川满,江流日夜深。
    冻牙生滞穗,余润及重衾。泥泞沉车毂,农输绝苦心。

  2. 作品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开篇“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描绘了一幅连绵不绝的雨景图,山与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这里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绪的流动。
  • 社会生活:“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中行走时的艰难处境,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 人文情怀:“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则透露出诗人对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比自己住所的简陋与邻里的奢侈,表达了诗人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感慨。
  • 时代背景:此诗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状况,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中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时代感。
  • 艺术特色:苏辙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含蓄,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此外,他的诗作中常带有哲理性的思考,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积雨二首》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不仅擅长抒情咏怀,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