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二首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竹二首》并非袁燮的作品,而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诗作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生活环境的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及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是苏洵之子,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自然清新的风格,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歌原文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3. 诗歌赏析

  • 首句描绘:诗歌开篇即用“南邻竹甚茂”勾勒出一幅竹林繁盛的景象,通过“门巷不容宾”的反衬,突显出竹子的高洁与不凡。
  • 第二句抒情:诗人通过“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富贵生活的厌倦以及向往自然的情感。
  • 第三四句描写:“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通过对竹子生长形态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
  • 最后两句议论:结尾两句“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转变,愿意放下世俗名利,回归自然本真。

虽然《咏竹二首》非袁燮所作,但它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