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

周人尚记有周公,禾黍离离下有宫。
破豆烝豚非以报,野巫长跪若为通。
山围栋宇泉流近,凤去梧桐落叶蒙。
有客赋诗题屋壁,二南犹自有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而非黄氏所做。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内容为对周公庙的描写和赞颂。以下是关于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的介绍:

  1. 诗人背景:苏轼(字子瞻)是中国宋朝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诗作广受赞誉,被后人传诵不已。

  2. 诗歌原文
    诗中描述了周公庙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变迁。在岐山县凤凰山南麓,这座古建筑群背靠高山,面临清澈的溪流,周围环绕着翠绿的山林。周公庙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巍峨耸立,其内殿宇辉煌,与自然和谐共生。

  3. 诗歌鉴赏

  • 诗歌通过描绘周公庙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 诗句“周公庙所在地原名卷阿。卷是弯曲,阿是丘陵。卷阿东、西、北三面环山,只有南边与平地相接,所以《诗经》记载‘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书法艺术。
  1. 诗歌意义
  • 此诗不仅记录了周公庙的历史风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贤圣哲的敬仰之情,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是苏轼以古典文学的形式对周公庙进行的一次深情描述。通过对这一历史遗址的赞美,苏轼不仅表达了对古人的尊敬,也让后人得以一窥古代建筑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