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因院寄琏禅师

岁月潜消日里冰,依然来见佛堂灯。
此身已自非前我,问法何妨似旧僧。
洒面飞泉时点点,压池苍石尚层层。
遥知近爱金山好,江水煎茶日几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净因院寄琏禅师》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苏辙,字子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自号颍滨遗老。苏辙与苏轼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于眉山眉山(今属四川),在科举考试中与苏轼一同登科。
  1. 诗歌原文
    岁月潜消日里冰,依然来见佛堂灯。
    此身已自非前我,问法何妨似旧僧。
    洒面飞泉时点点,压池苍石尚层层。
    遥知近爱金山好,江水煎茶日几升。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教寺院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性的领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哲理意味:诗句中的“此身已自非前我”,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同时表现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文化内涵:通过提及“金山好”和“江水煎茶”,展现了宋代佛教寺院生活的一些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氛围。

可以看出《游净因院寄琏禅师》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文人对于宗教精神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