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潩溪雨过西湖涨,归兴萧然定不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创作于宋朝。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他与他的兄长苏轼并称为“三苏”。苏辙在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学作品以策论见长,在北宋时期独树一帜,被后人赞誉为“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2. 作品原文:《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潩溪雨过西湖涨,归兴萧然定不任。
  3. 创作背景:关于《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不过根据作者苏辙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4. 艺术手法:苏辙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之中。通过对济源草堂周边环境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文化价值:《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不仅是苏辙个人的诗歌创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是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济源草堂美景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