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

拥节西南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主题,风格多样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诗词原文
    拥节西来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

  2. 诗意解析

  • 拥节西来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表达了作者对陆介夫生前政绩的肯定,以及对其逝世后留下的空缺感伤的情怀。
  •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通过对比蜀都的富饶和安宁与国家的艰难局面,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
  •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借用白马和青刍等意象,描绘了陆介夫生前忙碌的身影和死后的寂静。
  •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时,可能只能听到人们对陆介夫的追忆和叹息。
  1. 艺术特色
  • 情感丰富:这首诗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既有对陆介夫生前贡献的赞美,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逝去友人的哀思。
  • 意象生动:通过使用如白马、青刍等具象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 语言质朴: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展现了苏辙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风格。
  1. 历史背景
  •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复杂多变,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苏辙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