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取次阅三州,击鼓清晨复解舟。
车骑纷纭追过客,歌钟凄咽动潜虬。
宦游底处非巢燕,归计何嫌诮沐猴。
赖有故人怜远适,殷勤屡劝酒行周。
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
在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这首诗词,不仅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体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击鼓清晨复解舟”,描绘了晨曦初照时,诗人乘坐船只,伴随着清脆的鼓声缓缓前行的情景。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像是诗人心境的一种映射:清晨的阳光洒满水面,也照亮了诗人心中的宁静和期待。
“车骑纷纭追过客”,这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景象,车马往来,人们匆匆忙忙,如同追着过客一般。这里的“过客”既是对旅途中匆匆过客的形象描绘,也隐喻诗人自己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身份。
“歌钟凄咽动潜虬”,则转向了更深的情感层面。歌声凄美而低沉,触动了深藏于地下的龙。这里的“龙”象征着隐逸的生活,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宦游底处非巢燕”,表达了诗人对于宦途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他感叹自己在仕途中的漂泊,如巢居的燕子般没有固定的家。这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归计何嫌诮沐猴”,诗人在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何总被嘲笑像猴子一样?”这里的“沐猴”形象地比喻了那些随波逐流、缺乏远见的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赖有故人怜远适,殷勤屡劝酒行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理解与感激。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遇到理解自己的朋友实属难得。诗人通过频频举杯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示了宋代文人面对世俗与理想冲突时的复杂心态。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艺术追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