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取次阅三州,击鼓清晨复解舟。
车骑纷纭追过客,歌钟凄咽动潜虬。
宦游底处非巢燕,归计何嫌诮沐猴。
赖有故人怜远适,殷勤屡劝酒行周。
【注释】
子瞻:苏轼。
寿州城东龙潭:指寿州城外的龙潭。
次韵:即和诗。
子瞻:苏轼的字。
三州:泛指今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击鼓:指诗人到任后,早晨就骑马出城巡视三州。
车骑纷纭:指官吏们来迎接的人很多。
过客:指远道而来的客人。
歌钟:指宴会上奏乐唱歌。
潜虬:指潜藏的蛟龙。比喻隐士。
宦游:宦游在外做官。
巢燕:筑巢于燕巢中的燕子。比喻依附他人,不自立。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形容虚有其表。也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的人。
赖有:幸好有。
故人:老熟人。
怜远适:同情远行的人。
殷勤:恳切。
屡:多次,屡次。
酒行周:饮酒畅饮。
周,满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作者任淮南东路提点刑狱时。首句写诗人到淮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视察三州地区,接着描写了赴任后的行程。次句写清晨出发,傍晚到达龙潭,说明旅途之劳顿与辛苦,但心情并不沮丧。三、四句写官员们纷纷来到龙潭迎接,并设宴欢聚,表现了官场的繁忙和应酬之苦。五、六句写自己虽已远离家乡,但仍像燕巢在巢中一样安居乐业,没有依附他人的意思,也没有虚有其表的虚伪现象,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生涯的不满与厌倦情绪。最后两句写诗人庆幸能有一个老朋友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表示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