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诗句】
-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译文】
- 今天清河之畔看到苍茫的淮河,才觉得南行的道路漫长。
- 窗外景色时而隐没在山峦间,船只却凭借水的冲力显得更加高扬。
- 白鱼被钓上钩后收起了寒冷的玉佩,红稻谷堆积在一起排列着远方的山冈。
- 波浪连接天际向着东边的大海伸展,我乘坐木筏直感前途茫然而遥远。
【注释】
- 清淮:指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淮河,又称清江。沧浪:指淮河的波澜壮阔。
- 窗转:窗外景色变幻。隐见:隐约出现。轩昂:形容船身挺拔。
- 白鱼受钓:用“收寒玉”来形容白鱼被钓上来的情景。红稻堆场:指稻田丰收的场景。列远冈:把稻谷堆成山一样摆放在远处的山岗上,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 波浪连天:形容波涛汹涌,气势浩大。东近海:向东临近大海。乘桴:即桴,筏子或木排。乘桴直恐渐茫茫:意思是说乘坐木排行驶在波涛中感到前途茫然而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首句“清淮此日见沧浪”,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第一次看到了广阔的淮河,感受到了河流的浩瀚和辽远。第二句“始觉南来道路长”,反映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感慨。第三句“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描绘了窗外景色的变化,以及船只借助水流的力量而显得更为挺拔的情景。第四句“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则形象地描述了丰收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最后一句“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担忧和不安。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