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许州留别顿主簿

洛寺相从不出门,绕城空复记名园。
程文堆案晨兴早,竹簟连床夜雨喧。
归路逢僧暂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遥知别后都如梦,赖有君诗一一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游嵩山十二首》。在诗中,王安石描述了他在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后前往嵩山的旅程。他首先在洛下与友人告别,然后一路经过嵩山,最后到达许昌。在这个过程中,他共得到了二十六首大小诗,其中包括《许州留别顿主簿》一诗。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许州留别顿主簿
游嵩山,出嵩少间,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其一云:“我行天下遍,独此嵩丘高。
仰观千嶂出,俯听万壑号。
人行山径里,鸟度霜林梢。
此地无车马,令人长啸傲。”
其二云:“嵩峰如聚戟,嵩谷如奔云。
溪涧自成曲,松萝不记春。
风声落松上,月影入涧滨。
此境人所稀,吾心与此真。
愿为嵩山游,终岁卧白云。”
其三云:“嵩山何巍峨,峻极冠群岳。
天公生其灵,造化开其奥。
岩峦相萦带,泉石互吞吸。
草木皆含烟,雷霆动秋色。
登高览四野,目极无遗物。
但见众山小,不知身乃大。”
其四云:“嵩山下有溪水,其源出于嵩峰之颠。
流经数里,始至嵩下。
溪水深可涉,其色白如玉。
上有飞瀑挂空崖,下临清浅流淙淙。
溪中多游鱼,或跃或沉浮。
岸上有石穴,水激其中。
水声轰然震山谷,似雷非雷。
其势甚雄壮,不可久驻立而听。”
其五云:“初至嵩山时,日暮犹未还。
晚宿于崇福寺,寺僧以竹床荐席地。
夜半闻雨声,晓来知是夜所降者。
遂起视之,见新雨所降者,其色正赤。
其气甚烈,触人皮肤皆疼痛。
然其气甚轻,随风而去,竟不复还。
因忆古人言,谓雨为天气之淫溢。
今观其气,正如此言也。
盖雨露所降,皆天地之气也,故其性虽淫溢,而能为万物之所赖。
则宜止而不作,而反为之淫溢,岂不为天地所羞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