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题风水洞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题风水洞》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辙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该诗描绘了一幅风送江湖、洞天美景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理解。

下面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是苏轼的弟弟。
  •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其诗歌创作深受其父苏洵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 作品原文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2. 诗意解析

  • 风送江湖满洞天:描述了风穿过山洞时的景象,如同江湖一样无边无际,充满了整个洞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广阔的氛围。
  • 洞门可听入无缘:虽然风声如此美妙,但普通人却难以进入这个洞穴,表达了洞中的神秘与不可企及。
  • 土囊郁怒声初散:描绘了土囊在风雨中的声音,仿佛在怒吼,但很快就消散了,暗示着自然界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 石齿聱牙势未前:描述了石头的形态,它们的形状奇特且不易攀登,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
  • 乐奏洞庭真跌宕:以音乐来形容洞庭湖的波涛汹涌,既生动又形象地描绘出湖面的动态美。
  • 歌传帝所亦清便:歌声传到了帝王所在的地方,既表明声音传播的广泛性,也反映出歌声的清澈和高远。
  • 何人隐几观遗韵:询问有谁能够静坐欣赏这遗留下来的韵味,表达了对古人审美情趣的赞美和怀念。
  • 重使颜成问嗒然:再次强调颜成的感叹,可能是对作品或诗人自身的感慨。

通过对《和子瞻题风水洞》的细致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