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雨过一番凉,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
介绍
《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他与父亲苏轼齐名,并称“二苏”,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诗歌原文:池亭雨过一番凉,云髻罗裙客两旁。不觉行人离恨远,贪看积水照筵光。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主题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感伤,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首句“池亭雨过一番凉”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稍带凉意的画面,为下文的情感铺垫。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云髻罗裙客两旁”形象地描绘了宾客的美丽与宴会的热闹场景,但这种热闹并没有缓解诗人的离愁别绪。最后两句“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希望保持一份潇洒的心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语言运用和丰富的意象创造。例如,诗人使用“云髻罗裙客两旁”这样的形象描绘,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如“积水”、“宴光”、“江湖”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感染力。此外,诗歌的结尾“不须遗念属清湘”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文化影响:这首《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影子,显示了它的深远影响。
《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不仅是苏辙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