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辙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
    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
    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
    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2. 诗意赏析

  • 友情与怀旧:《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中“故相林亭父老知”一句,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怀念。在苏轼的时代背景中,苏轼作为当时的宰相,其影响力和地位使得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苏辙通过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其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 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诗中的“出群草木尚何疑”和“丰艳不知人世别”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及与之相应的人生感慨。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不仅是对美的直接描写,更是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历史沧桑与个人境遇:“几许功名旧鼎彝”反映了历史上的变迁和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平凡。苏辙通过对过去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 生活态度与未来期许:“明年会看花尤好”和“剥尽浮苞养一枝”,则展现了苏辙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尽管经历了政治风波,他依然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期待着未来能看到更加美好的事物,如花开等自然美景。
  1. 艺术风格与技巧运用
  •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如“残花药”、“鼎彝”,也有抽象的概念如“丰艳”、“人世别”、“佳名”。这些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丰艳”被比作是“不知道人世别”,“佳名”被新换为“使君诗”,这样的比喻和转喻增加了文本的层次感。
  • 节奏与韵律的处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处理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诗中偶数句的韵脚押韵,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增强,读来更为悦耳。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不仅是苏辙对友人的缅怀之作,也是其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高峰。通过对自然美、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苏辙深邃的思想情感与卓越的艺术才能。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特色,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审美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