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注释:
- 千叶团团一尺馀:形容玉盘盂的外形圆润,有千片叶子般的样子,直径大约一尺左右。
- 扬州绝品旧应无:在扬州这样的好地方,很难找到这样的极品玉器。
- 赏传莒国迁钟虡:指这件玉盘盂曾作为赏玩的宝物被传递,如同古代齐国的钟磬一样。
- 移忆胡僧置钵盂:想象曾经有一位僧人将它安置在钵盂中。
- 丛底留连倾凿落:在玉盘盂的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和磨灭的痕迹,就像是在丛林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 瓶中捧拥照浮屠:在瓶子里捧着它,仿佛看到了佛像,因为佛像通常用瓶装水来供养。
- 强将绛蜡封红萼:为了保护玉盘盂不被损伤,不得不用红色的蜡封住它的红色叶片边缘。
- 憔悴无言损玉肤:尽管外表受到了损坏,但玉质依然坚硬如初,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一个普通的玉盘盂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全诗以“千叶团团一尺馀”开篇,描绘了玉盘盂的独特造型和精美的工艺,让人对这件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诗人又从历史、传说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件玉盘盂进行了丰富的描述和解读,展现了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最后,诗人通过对玉盘盂的保护和使用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件艺术品的珍视和爱护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深入的思考,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