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巩留别

决策归田岂世情,网罗从此脱馀生。
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秋社相从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
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王巩留别》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著名诗词。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与心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人与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哲思以及人生感慨,其中不乏传世名篇。
  1. 诗作原文
    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
    当时交游内,未数蔡克儿。
    岂无知我者,好爵半已縻。
    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
    公子表独立,与世颇异驰。
    不辞千里远,成此一段奇。
    蛾眉亦可怜,无奈思饼师。

  2. 诗歌赏析

  • 主题:诗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巩的思念之情和对其人格的敬佩。通过描述王巩的独立和才华,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
  • 情感表达:通过对王巩的赞美,反映了苏轼本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名利追逐的批评。同时,表达了自己虽有高才却被忽视的现实困境。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引人深思。
  • 文化背景:苏轼生活在北宋晚期,一个政治相对清明但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为《次韵王巩留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视野。

《次韵王巩留别》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个体命运交织的产物。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苏轼的文采风流,还能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及个人心理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