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九日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
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
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毛君九日》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诗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下为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辙,字子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歌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 苏辙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注重文质彬彬的风格。
  1. 诗词原文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
    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
    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2. 诗词解析

  • 登高远眺:诗中的“山脚侵城尽是台”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山城的景色,层层叠叠的城墙被秋色染得金黄,仿佛一座座高台耸立在脚下。
  • 赏菊饮酒:诗人“手拈霜菊香无奈”,表达了自己虽然手捧菊花,但内心仍有所不甘和无奈。这里的“霜菊”象征着秋天的美好,而“无奈”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宴会场景:“面拂江风酒自开”描绘了一个在江风中饮酒的场景,江风轻拂,酒意盎然。这里的“酒自开”既形容了酒的味道,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 民间风情:“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描述了一种宁静的民间宴席场景,尊罍(古代酒器的泛称)在云端聚集,民家的歌声飘然而至。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赞美。
  • 对比反思:“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这里通过对比,诗人认为自己的作品虽好,但无法超越陶渊明的田园诗,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和感慨。
  1. 写作背景
  • 《次韵毛君九日》的创作背景是在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5年)秋季九月。当时,苏辙与友人毛君一同登高赏菊,饮酒作诗。苏辙借此机会创作了这首《次韵毛君九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次韵毛君九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还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