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
才力有馀嫌事少,风情无限觉诗多。
长松更老仍添节,古井虽深自不波。
宴坐山房人岂识,一尊聊且慰蹉跎。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七言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苏辙以其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赞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
从诗歌本身来看,“种棠经岁便成科”一句,描绘了种树经过长时间的辛勤耕耘最终长成的景象,寓意着通过不懈努力可以达到的成功。接下来,“秋雨调匀气渐和”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以及秋天特有的宁静和成熟。此外,“才力有余嫌事少,风情无限觉诗多”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自身的才华横溢,也暗示了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看似不足,但其中蕴含的美好足以丰富诗歌的内涵。
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尤其是“长松更老仍添节,古井虽深自不波”,不仅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也象征着坚韧和恒久不变。而“宴坐山房人岂识,一尊联且慰蹉跎”,则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通过饮酒聚会来缓解内心的忧愁,体现了文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作于哲宗时期,此时苏辙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汝州知州,后因事忤逆而被贬至雷州安置,并最终被流放到循州。这段经历无疑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仍然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也是《次韵毛君感事书怀》能够传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辙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艺术技巧上,更在于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辙个人的风采,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