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游陈氏园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苏辙来到筠州的第三年,时值暮春。在这首诗中,苏辙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主题意义: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诗作创作于诗人来到筠州的第三年,具体时间不详。
  • 人物关系:据诗中的描写,毛君可能是与诗人一同游园的友人,而“次韵”一词表明毛君先有诗作,诗人随后依韵和之。
  • 季节特征:诗中提到“增筑园亭草木新”以及“薄暮出城仍有伴”,暗示了春季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的景致,如“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
  • 情感表达:虽然遭遇风雨连绵,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忧伤,反而找到了怡悦的心情,与友人们饮酒作乐。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通过对仗工整的手法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
  1. 主题意义
  • 人生哲学: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
  • 审美情趣: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表现了诗人的美学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次韵毛君游陈氏园》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不仅是一首反映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传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积极的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