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寄王适

投窜千山恨不深,扁舟夏涉气如烝。
重来疋马君何事,归去飞鸿我未能。
养气经年惟脱粟,读书终夜有寒灯。
安心且作衰慵伴,海底鲲鱼会化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迎寄王适》是宋朝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迎寄王适》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文化意义都值得深入探讨。下面将逐一分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苏辙在仕途上经历了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个人经历可能激发了他对人生苦难与变迁的深刻感悟。
  • 社会动荡:当时的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
  1. 艺术特色
  • 抒情方式:《迎寄王适》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人通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淡定态度。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投窜千山”形容流亡之苦,“养气经年”和“读书终夜”等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 结构布局:全诗遵循了七言律诗的格式,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层次分明。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迎寄王适》不仅展示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的变化。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特色。
  • 哲学思想:诗中流露出的人生哲理,如“安心且作衰慵伴,海底鲲鱼会化鹏”,启示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

《迎寄王适》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展现了苏辙的个人风采,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性,更在文化和哲学上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是研究宋代诗词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