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
心游幽阙乌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
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
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共28首,每首都有特定的场景描写以及情感表达。以下是对其中一首的具体分析:
第一首:出关
出关去远客,日暮掩柴门。
野色连山起,天光入海昏。
寒沙带霜白,叠石隐云根。
莫怪渔人问,知君为使翻。
解读:
出关去远客 - 这里描绘了诗人作为外交官离开京城的情景。”出关”通常指离开国家边境或某个重要地区,而此处特指“出关去远客”,强调了其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日暮掩柴门 - “日暮”指的是太阳即将落山,”掩柴门”则表达了一种归家的愿望和对家的渴望之情。
野色连山起,天光入海昏 - 通过对比“野色”与“山”,以及“天光”与“海”,诗人营造了一种从开阔到封闭,从明朗到黯淡的变化感,反映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寒沙带霜白,叠石隐云根 - 这里的“寒沙”和“霜白”传达了季节的寒冷与荒凉,而“叠石隐云根”则增添了一份神秘莫测的氛围。
莫怪渔人问,知君为使翻 - 最后这句是对读者的一种心理预期和安慰,表明虽然身处异乡,但仍保持对国家的忠诚与使命的执着。
分析总结: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的第一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出关时的情景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对职责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国的深情。这种情感的细腻展现,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边塞诗,而是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