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葺遗老斋二首

髭须浑白已经岁,腰痛春来日又多。
一味安闲犹有碍,却令朝谒拟如何。
筑居定作子孙计,好事久遭僧佛呵。
尤愧白家履道宅,十年成就饱经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葺遗老斋二首》——苏辙的文学世界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诗中第一句“髭须浑白已经岁,腰痛春来日又多。”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白发苍苍的状态,同时反映出他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一味安闲犹有碍,却令朝谒拟如何。”表达了尽管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但这种生活方式仍让他感到困扰,因为他不得不面对朝见上级的现实要求。

第二句“筑居定作子孙计,好事久遭僧佛呵。”展现了苏辙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他计划建造新居是为了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这种计划因长期与宗教人士的接触而受到阻挠。

第三句“尤愧白家履道宅,十年成就饱经过。”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谦逊以及对他人成就的羡慕。这句诗中的“履道宅”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家隐士张松龄的宅邸,暗示了苏辙对自己未能达到那样境界的遗憾。

最后一句“筑居定作子孙计,好事久遭僧佛呵。”再次出现,可能是对前文的总结,也可能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苏辙晚年生活的图画,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初葺遗老斋二首》是苏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面对现实生活压力时的心理变化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辙深邃的思想感情,还能理解到作为一个文人,他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我,坚持信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