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灯录示诸子

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
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
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传灯录示诸子》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诗的作者是苏辙,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并在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在政治斗争中经历波折。

  2. 诗歌原文:《读传灯录示诸子》的原文如下:“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来看,可能是苏辙在其政治生涯中经历低谷后的一种抒发和反思。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苏辙对于人生、政治以及哲理的深刻思考。

  4. 艺术特色:《读传灯录示诸子》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句“大鼎知难一手扛”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主人公面对重大挑战时的坚韧不拔;第二句“此心已自十年降”则表达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超脱。此外,诗中的“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等句子,都体现了苏辙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最后一句“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更是展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

《读传灯录示诸子》不仅是苏辙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珍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