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
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
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读传灯录示诸子》。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
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
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注释:
大鼎:指苏轼自己,因为“大”是形容其地位、影响力。
知难:认识到困难。
一手扛:形容苏轼在政治斗争中的坚持和勇气。
此心已自十年降:表示苏轼已经放下过去的烦恼,心境有所改变。
旧存古镜磨无力:比喻过去的回忆和困扰像磨砺的古镜一样,已经变得不再有力。
近喜三更月到窗:表示苏轼心情的转变,由忧郁转为喜悦。
早岁文章真自累:指年轻时的文才虽然出众,但也成为了自己的拖累。
一生忧患信难双:意味着一生都在忧患之中,难以解脱。
父子俱清净:全家人都达到了心灵的平静。
无生或似庞:与禅宗思想相合,强调通过修行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儿子们讲述《传灯录》时所写。诗中通过描绘苏轼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哲学和修行的看法。
首联:
- 大鼎知难一手扛:这里用“大鼎”比喻苏轼本人,意指他承受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 此心已自十年降:暗示了苏轼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历练,内心发生了变化。
颔联:
- 旧存古镜磨无力:比喻过去的记忆和困扰如同磨砺的古镜,无法再给苏轼带来力量。
- 近喜三更月到窗:表达了在深夜时分,苏轼因内心的转变而感受到的喜悦。
颈联:
- 早岁文章真自累:指出苏轼年轻时的才华反而成为了他的负担。
- 一生忧患信难双:表明苏轼一生中都在经历忧患,难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尾联:
- 从今父子俱清净:表达了一家人从此都将达到心灵上的平静。
- 共说无生或似庞:与禅宗思想相合,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苏轼的个人经历,表达了他对人生、哲学和修行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家庭和谐与心灵平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