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吟

年来霜雪上人头,俄尔相将七十秋。
欲去天公未遣去,久留敝宅恐难留。
六窗渐暗犹牵物,一点微明更着油。
近听老卢亲下种,满田宿草费锄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十吟》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达了作者步入晚年后的感慨与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苏辙:字子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与其兄苏轼合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
  1. 诗词原文
    年来霜雪上人头,俄尔相将七十秋。
    欲去天公未遣去,久留敝宅恐难留。
    六窗渐暗犹牵物,一点微明更著油。
    近听老卢亲下种,满田宿草费锄耰。

  2. 诗词赏析

  • 主题:《七十吟》通过描绘苏辙步入高龄后的生活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年来霜雪上人头”形象地描述了岁月如梭,白发苍苍的景象,暗示时光无情流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霜雪”、“人头”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语言风格:苏辙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在《七十吟》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欲去天公未遣去,久留敝宅恐难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 结构布局: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两句直接进入主题,后四句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开主题,使得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七十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歌,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对《七十吟》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