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

春旱时闻孽火然,邢山龙老不安眠。
麦生三寸未覆垄,雨过一犁初及泉。
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
南斋遗老知尤幸,汤饼黄齑又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具体为《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干旱景象、民众的困境以及自然的恩惠,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辙:宋朝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东坡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 诗歌原文
  • 春旱时闻孽火然,邢山龙老不安眠。
  • 麦生三寸未覆垅,雨过一犁初及泉。
  • 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
  • 南斋遗老知尤幸,汤饼黄齑又一年。
  1. 诗歌赏析
  • 意象生动:诗中的“春旱”、“孽火”、“邢山龙”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既反映了当时干旱缺水的状况,也暗指了自然生态的失衡。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以及对自然恢复力的信任。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意义。
  • 语言朴实:虽然诗中不乏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构思,但其整体风格却显得朴实无华,更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述性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