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时闻孽火然,邢山龙老不安眠。
麦生三寸未覆垄,雨过一犁初及泉。
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
南斋遗老知尤幸,汤饼黄齑又一年。

【注释】

春旱:春季干旱无雨。孽火:指灾星,比喻灾异之象。邢山:即邢丘山(今山东汶上东北),在兖州城北。龙老:指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学士李清臣。《宋史》本传:“(李)清臣以旱请祷祠,既而卒。”不安眠:忧虑心烦。麦生三寸未覆垄:麦苗才长出一寸多,还没覆盖土地。初及泉:开始灌溉田地了。深愧贫民饥欲死:深深地感到百姓饥饿难耐,想活命都困难。肉食:指当权者或富贵人家的膳食。坐称贤:坐着自称贤能。尤幸:特别幸运。汤饼黄齑:吃汤饼、黄齑等简单食物。又一年:又过一年。

【赏析】

此诗作于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9年),当时正值大旱。作者李绅任淮南节度判官,因劝皇帝祈雨而获罪,贬为杭州通判。他虽遭贬谪,却仍关心民生疾苦,忧国恤民,写下此诗抒发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句“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旱情严重到郡县官员不得不取水来救急的地步,突出了旱情之重。第二句“邢山龙老不安眠”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旱情给人们带来的忧虑,也反映了人们对旱灾的担忧。第三句“麦生三寸未覆垄”写到了农民们因早灾而遭受的损失,进一步强调了旱情的严重性。第四句“雨过一犁初及泉”则写出了农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后收获希望的喜悦,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最后两句“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之心,对那些坐享其成的人们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