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翻译:
正月十六日
元宵节过后,想要收灯,城中游人数量倍增。
陌上红尘如雾,云间明月如冰。
谁说世上都是奔波劳碌的行人,我如今成了禅房里寂静的僧人。
时间已到一半,水漏声中灯火已冷,长空中没有一点杂质,清澈澄明。
注释:
- 正月十六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十六的夜晚,通常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上元已过欲收灯:元宵节过后,人们开始收起彩灯。”上元”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的日期。”收灯”则是结束节日活动,准备进入新一年的日常生活。
- 城郭游人一倍增:指城市里的人潮比平时增加了很多倍。”城郭”指的是城市的城墙,”游人”则是指游客或者闲逛的人。
- 陌上红尘霏似雾:在乡间的小路上,尘土和车辆形成的烟雾弥漫。”尘”指的是地面上的尘土,”红尘”则是指世间的纷扰和喧嚣。”霏”在这里用来形容烟或雾的样子。
- 云间明月冷如冰:天空中的月亮明亮而冷冽,好像一块冰一样。”云间”指的是高空中,”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冷如冰”则形容其清凉、寒冷的特质。
-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谁说世间都是四处奔波的旅人?我如今成了寺庙里的一位静坐修禅的老僧人,过着平静的生活。”驱驰客”指的是四处奔波忙碌的人们,”庵中寂定僧”则是指居住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过着安静、简朴的生活。
-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水漏声中,灯火已经变得有些暗淡了。长空中没有一点杂质,清澈、澄明。”漏水”指的是计时的滴漏,”灯火冷”表示灯火已经变得昏暗,”长空无滓色澄澄”则形容天空的广阔与清澈。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过后的夜晚景象,通过对比节日的热闹与节日过后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城市中游人的增多、道路上烟尘的弥漫、夜空中明月的清冷等景象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繁华背后的喧嚣与浮躁。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淡泊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