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郎子文赴山阳令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后早相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收录于多种诗词选本中。下面将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辙(1039年2月25日~1112年8月2日),字子由,一字同叔,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诗词原文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2. 词句解析

  • 囊空口众不堪闲:意指他虽然贫穷,但心中依然怀着对世事的关心和讨论。
  • 却喜平生得细论:表达了他对能够参与讨论、表达己见的欣喜。
  • 鹤发进封偿旧德:形容他的白发见证了自己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恩德的感激之情。
  • 彩衣听讼勉平反:描绘了他身着华丽衣服审理案件的场景,勉力追求公正。
  • 楚风剽疾观新政:借用楚国的风气来表达对新政策的敏锐观察与批评态度。
  • 浙水萧条咏旧恩:通过浙江水的萧条景象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及对恩德的颂扬。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不仅展示了苏辙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传统。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和历史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