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唧唧糟鸣瓮,夜半萧萧雪打窗。
拥褐旋惊花着树,泼醅初喜酒盈缸。
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
自笑有无今粗足,遥怜逐客过重江。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作品,描绘了雪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 雪夜中的静谧与寒冷通过诗中“床头唧唧糟鸣瓮,夜半萧萧雪打窗”的描写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 “拥褐旋惊花着树,泼醅初喜酒盈缸”反映了雪后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生活情趣。
- 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中的人间温情。
- 诗人介绍
- 苏辙(1039年7月8日—1112年8月28日),字子瞻,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县(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 创作背景
-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的创作背景不详,但结合苏辙的其他作品,可以推测这四首诗可能写于他任地方官时,或是在仕途不顺、心情郁闷之时。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诗中不仅描写了雪夜的景色,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诗人。
- 苏辙的这一首作品也常常被引用于各种诗词鉴赏书籍中,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材料。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不仅是一首描写雪夜景色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感悟的独特见解,还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