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侄迈还家

一别匆匆岁五除,还家怪我白髭须。
怀中初见孙三世,巷口新成宅一区。
林下酒尊还漫设,床头易传近看无。
老年游宦真安往,南北相望结草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侄迈还家》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栾城集-宋-苏辙》卷七十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侄子返回家乡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侄子成就的自豪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一别匆匆岁五除,还家怪我白髭须。
    怀中初见孙三世,巷口新成宅一区。
    林下酒尊还漫设,床头易传近看无。
    老年游宦真安往,南北相望结草庐。

  2. 诗意解析

  • 离别与回家的喜悦:诗的开头“一别匆匆岁五除,还家怪我白髭须。”描述了诗人与侄子分别后匆匆一年的时间,现在侄子归来,诗人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有些惊讶自己的白发。
  • 家庭的变化:“怀中初见孙三世,巷口新成宅一区。”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孙子出生后家庭的变化,孙子已长到三代人,而新建成的住宅也展现了家庭的新起点。
  • 生活的闲适:“林下酒尊还漫设,床头易传近看无。”描绘了侄子归来后家庭生活的悠闲,林下摆满了酒樽,随时都能享受美酒。
  • 对游宦生活的态度:“老年游宦真安往,南北相望结草庐。”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仍奔波于仕途的看法,尽管有疲惫,但仍然选择在南北之间寻找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地方。
  1. 写作背景
  •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他的文学成就在宋代非常突出。这首诗可能是在其担任官职或退休后写的,体现了他对家族成员的关心和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以亲情为核心,通过描述侄子的回归,展示了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和家庭的温暖。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 诗的结构紧凑,情感流畅,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喜侄迈还家》不仅是苏辙文学作品中的一篇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家庭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