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
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
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
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
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人,与苏轼并称为“苏门四学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历史、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2. 诗歌原文及译文
    诗句如下:

  •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 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
  •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

译文如下:
白鹿何年被养育,它惊恐不安不愿驯服。轩窗中它非本真性情,依赖主人的饮食而生存。映在水中的影子如冰浮水,毛发在风中飞舞似雪洒尘。独自游走已感到疲倦,忽然间又好像神游其中。野外景色明亮幽静,踏过烟芜卧身休息。异于常人的美丽让人喜欢,清雅高洁的气质令人亲近。日暖山苗正茂盛,风微涧草也春意盎然。不知何缘能解开缰绳,任其自由奔放天性。

  1. 创作背景:《次韵沈立少卿白鹿》的创作时间不详,据推测可能是在宋哲宗时期,此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政治立场,经历了多次官场变动,最终被贬至雷州安置。这首诗可能是苏辙在谪居期间所作,通过白鹿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解缰絷”可能暗指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作为苏辙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这首诗通过白鹿这一意象,展现了苏辙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