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涡口遇风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馀飙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涡口遇风》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其创作背景、内容、特色及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苏辙这首诗作创作于宋神宗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许多内外危机,苏轼作为当时的文学家、政治家,也经历了许多忧患与挑战。
  • 个人经历:据诗中的描写,苏辙在遭遇涡口的大风时,心情极度紧张,甚至有些恐慌。这种情感体验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1. 作品原文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余飚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通过描述涡口的大风及其带来的影响,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焦虑与恐惧,以及对家人的关切之情。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长淮暮生风”、“波涛汹涌”等形象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主题思想:尽管面对重重困难,诗人仍保持乐观态度,认为能在逆境中生存并享受生活的快乐。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和子瞻涡口遇风》不仅是苏辙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研究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 艺术成就: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 教育意义:对于当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和子瞻涡口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研究价值:对研究宋代文学、历史以及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和子瞻涡口遇风》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苏辙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状态,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