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泗州僧伽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批判态度。

诗中的“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描绘了一幅河流交汇、水势汹涌的景象。这里的“清淮浊汴”可能指的是淮河与汴河,两河在此处交汇,水流强劲,象征着当时的国家形势和社会环境。接着,“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表达了秋季时河水泛滥,淹没了河岸两边的城郭和土地,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诗中“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反映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悲伤。船只相互连接,无法逃脱,而人们则在洪水中哭泣,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灾害的无力感。同时,“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描绘了泗州僧伽塔的高耸和其下的神秘景象,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最后,“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即使面对强大的水势,也不敢轻易靠近,只能远远观看。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是苏辙通过诗歌形式,对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怀疑。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写照,显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