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
【注释】
泗州:今属江苏。泗州僧伽塔,即泗上寺塔,又称泗州塔或泗口塔,在安徽宿州西泗水入淮处。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汴河与泗水(清淮)争夺着雄壮和强大,龟山脚下的寺庙藏匿着神秘的支祁宫室。
高秋水来无远近,荡灭洲渚乘城墉:到了深秋,河水上涨,水位上升,淹没了河岸,冲毁岸边的沙洲,淹没了城垣,冲走了城墙上的砖石。
千艘衔尾谁复惜,万人雨泣哀将穷:成千上万的船只,被洪水所吞没,没有人再会去珍惜它们;人们像下雨一样地哭泣,哀愁将要无穷无尽。
城中古塔高百尺,下有蜕骨黄金容:城中古老的佛塔高达百尺,下面藏着千年乌龟的白骨,它的形状像是用黄金铸造的。
蛟龙百怪不敢近,回风倒浪归无踪:那些蛟龙、怪兽等百种妖邪之辈都不敢接近这座塔,因为塔中发出回风倒浪之声,它们无法靠近。
越商胡贾岂知道,脱身献宝酬元功:越商、胡客等外来商人哪里懂得这背后的故事?他们纷纷脱身逃命,献上宝物以酬谢那元朝皇帝的功德。
至人已立万物表,劫火仅置毛孔中:圣人已经能够超越万物的境界,而元朝皇帝却仅仅能将劫火局限于人的毛孔之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一挹可注沧溟东:小小的淮河和汴河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只要轻轻一舀就能将沧溟东的水尽数舀出。
胡为尚与水族较,时出变怪惊愚聋:他们为什么还要与水族争斗呢?有时还会出现变怪之事,使人们感到惊讶不已。
于乎此意不可诘,仰观飞栱凌晴空:啊!这件事的本意实在是难以解释,只能仰望飞檐凌驾于晴朗的天空之上。
【赏析】
此诗是苏轼对泗州僧伽塔的赞美。泗州僧伽塔位于安徽宿州西侧的泗水入淮处,相传是三国时吴国孙权为了纪念其弟孙登而修建的,建塔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此诗通过泗州塔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元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力量镇压人民反抗的历史事实。
首联写泗州塔所在的位置。“清淮”指泗水,“浊汴”指汴水,二水交汇处就是泗州塔所在地。诗人用“争雄”、“閟支祁宫”来形容两河相争的场面和气势,生动传神。
颔联写洪水泛滥。“高秋”,指深秋,天气凉爽的时候。河水上涨,淹及两岸,甚至波及到城垣,淹没了城内的居民房屋和城外的沙洲。这一联描写了洪水的威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颈联写洪水造成的灾难。“千人”泛指百姓,“雨泣”,形容百姓们伤心悲痛地哭泣。这里既写出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灾难和痛苦,又表现出人们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
尾联写泗州塔的神奇传说。“古塔”指泗州塔,“黄金容”指塔下的乌龟化石。诗人通过描绘泗州塔中的乌龟化石,表现了泗州塔的神秘莫测。最后一句“仰观飞栱凌晴空”,则将这种神奇之感推向高潮。
此诗通过泗州塔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元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力量镇压人民反抗的历史事实。同时,诗人通过对泗州塔神奇传说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