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馀。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欧阳公的收藏中有一块石屏,它是两块石头并排放置而成。石中的枯木,两枝相扶,枝叶稀疏,但是它的脉络清晰可见,就像人的肌肤一样。将它们剖开来看,左边和右边紧密相连,细微之处也难以分辨出不同。
老去的樗树,只剩下了枯骨;病弱的松树,已经只剩下了须根。在丘陵上,可以看到山脚近处,云烟缭绕,风雨过后的景象依然残留。我对造物主的巧妙技艺感到惊叹,这种精细的刻画供人欣赏。
欧阳公收藏的此类事物不止一件,客人来访时却无法辨认,只能空嗟吁。案头摆放着紫云石屏,床上铺着寒木床榻,这些物品虽然简单,但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我鄙弃使用笔墨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感叹勤奋劳作之辛劳。
天工巧匠的心思与人类竞争,各种奇特怪异的事物层出不穷,让一群愚笨的人感到惊讶。世间浅薄拙劣的作品无法与之相比,而能够比拟这些作品的人只有欧阳公的新书。
赏析:此诗描述了欧阳公收藏的石屏之美,以及他对这种精细雕刻的喜爱和感慨。首联描绘了石屏的形状和纹理,二、三、四句分别对左右两侧的石屏进行了具体描绘。五、六句则通过对老朽的樗树和病弱的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七、八句通过对案头紫云石屏和床上寒木床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九、十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笔耕不辍的感慨。十一、十二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奇特现象与人类的笨拙,进一步凸显了石屏的精美与独特。最后两句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即赞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