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

晚岁事游宦,相从未尝足。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
闻道渠家八丈夫,它日归耕免幽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苏辙的《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代,通过描绘晚岁游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朋友相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介绍该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子瞻,号颍川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一生历经多次政治变迁,晚年退居颍州,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 诗作原文:晚岁事游宦,相从未尝足。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
  1. 诗歌内容分析
  • 生活感慨:诗人通过“晚岁事游宦”表达了自己晚年致力于官场生涯,但始终感到不满足的情感。这种感受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感慨。
  • 友情赞颂:诗中的“羡君四海皆兄弟”和“相逢岂厌樽中醁”展示了诗人对于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就能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苏辙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栈中直木不容曲”、“临安老令况同科”,这些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深入思考人生和友情的真谛。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不仅是苏辙文学才华的体现,更是他对友情的真挚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