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利厚多忧患。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帘箔为衣人莫识。
两人操行虽不同,辛苦经营实如一。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听之有声百无忧。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断续床前作。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积土为鼓块为桴。
但能复作太古意,君家水乐真有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政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此诗:

  1. 诗歌主题
  • 社会现象的反映:诗歌通过对比武安前堂的曲旃与夏侯好妓的生活方式,揭示了不同阶层在权力面前的不同境遇。
  • 人生哲学的思考:诗歌中“辛苦经营实如一”的表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奋斗的深刻理解。
  • 审美情趣的追求:诗歌中提到的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的精炼与含蓄:诗歌使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结构的巧妙安排:诗歌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象征与比喻的使用:诗歌中通过具体的物象(如曲旃、好妓)来隐喻或象征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1. 历史背景
  • 宋代的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许多文人都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超越。
  • 苏辙的个人经历:苏辙本人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

  • 深入探讨:可以进一步研究宋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
  • 文化背景: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于理解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有重要意义。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现实的历史文化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