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朴

忆昔补官太皞墟,泮宫萧条人事疏。
日高鼾睡声嘘嘘,往还废绝门无车。
君为户曹畏简书,放怀疏懒亦似余。
相逢语笑夜踌躇,烹煮梨栗羞殽蔬。
官居一去真蘧庐,东来失计悔厥初。
夜闻桴鼓惊阎闾,事如牛毛费耘锄。
违失真性从吏胥,目视紾臂邀徐徐。
羡君不出心自如,北潭秋水多芙蕖。
青荷包饭蒲为菹,翛然独往深渊鱼。
人生如此乐有馀,胡为自投槛中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孙朴》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之一,属于诗词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朋友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述了两人在泮宫(古代学宫)的相遇以及共同度过的时光,反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内容
  • 忆昔补官太皞墟,泮宫萧条人事疏。
    描述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担任官职、居住在太皞墟的情景,泮宫显得萧条冷落,人事也显得疏离。
  • 日高鼾睡声嘘嘘,往还废绝门无车。
    诗人形容自己和友人白天在高高的太阳下熟睡,声音呼噜呼噜,晚上则因公务繁忙而无法往来交流,门前无人来往。
  • 君为户曹畏简书,放怀疏懒亦似余。
    诗人称友人为户曹,即负责户籍管理的官员,因为害怕繁重的文书工作,所以放松心情,与诗人相似。
  1. 艺术手法
  •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如烹煮梨栗、羞肴蔬等,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的氛围,还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诗中的“官居一去真蘧庐,东来失计悔厥初”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挫败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态度,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1. 文化意义
  • 《寄孙朴》作为一首反映官场生活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官场文化和文人生活的重要窗口。
  •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寄孙朴》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古诗,它不仅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方式的推崇。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