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读解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高人不受尘土侵”描绘了施辩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影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而“三年浙江藏何深”则表达了施辩长期隐居于浙江,远离政治中心的生活状态。这种远离喧嚣的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也使得他能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世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中的“久闲物理有相复”,可以理解为施辩长时间不参与官场事务,使他有机会重新审视和理解物理和自然规律。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而当他回归家乡时,他可能带着这份收获与经验,影响着身边的人。
诗中提到的“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反映出施辩虽然暂时离开官场,但心中仍然有所期待。他的期待可能是对家人、朋友以及故乡的一种情感寄托,也是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这首诗通过对苏辙与其友人施辩离别与回归的描述,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念。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