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注释】
高人:高尚的人,这里指施历城。受(shòu):接受。尘土:比喻世俗的名利。何深:多么深远。久闲物理:长期脱离官场事务。相复:相互交错。十二:指官府文书之多。鞭挞:鞭打。逋负(bū fù):拖欠的债务。徒哀矜:徒自怜悯。一杯相属(zhuó):举杯劝酒,相约共饮。未尝得:没有喝到。百亩归去:回到家乡百亩良田。将安能:怎能办得到。潜逃:秘密逃走。虽出知者后:即使出了事,也落在贤人之后。黾勉(mǐn mǐn):勤奋努力。仁人心:有仁义之心的贤人。归期忽告三月尾:回家的日期突然告诉到了三月底。强留不顾千黄金:勉强挽留,不让他离去。河豚虽过鲈鳜在:虽然吃过河豚,鲈鱼鳜鱼还在。粳稻正插风雨淫:粳米饭正在插秧的时候,风雨交加。劳苦罄邻里:辛劳痛苦烦扰着邻居。期会迫隘思僚朋:约定的日子迫近而狭小,怀念同僚朋友。山川吴越我所爱:我热爱的是吴越的山水风光。佗日要追寻:将来有一天要去追寻。滞留未用便相诧:因为耽误了时机,所以被人们讥笑。半年岁月行骎骎:半年的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赏析】
施历城从浙江调任常州官,友人送别时作此诗。全诗四联,首联写其高洁之志,次联写他隐退后仍关心政事,三联写他的廉洁,四联写他对朋友的思念。
“高人不受尘侵”,首句点题,点明施历城的品格。“三年浙江藏何深”,施历城在浙江隐居三年,这一句说,他在这三年中隐居得多么深远啊!“藏”就是隐居。施历城三年前就辞官回家了,但隐居并不等于不问政治,而是以隐居来表明自己对政治的态度。“久闲物理有相复”,施历城长期远离政治生活,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乘时敛散逐十二”,施历城趁朝廷需要时才出来做官,当官时就尽力为国为民做事,做官结束后又赶快离开去隐居,这种“敛散”的行为是很有讲究的:“乘时”,即抓住时机,适时而出;“敛散”即收放自如、善于变通;“逐十二”即追随上司,听从指挥。施历城善于审时度势,懂得如何进退,因此很受人尊重。
“鞭挞逋负徒哀矜”,施历城的清廉,连他的债主都为他担忧了。施历城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因而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清廉,也是他能够赢得民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杯相属未尝得”,意思是说,施历城每次与朋友喝酒都是一醉方休,从来不沾一滴酒。这句诗表面上看似写施历城的饮酒,实则是在写他的清廉和为人处世之道。施历城从不沾酒,这是说他的清廉;他与朋友喝酒从不喝醉,这是说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百亩归去将安能”,施历城辞去官职回到家里,他百亩良田的田园生活,对他来说,真是难以实现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羡慕之情。
“久逃虽出知者后”,施历城长期逃避官府的追捕,虽然他后来被捕,但因为他的清廉,所以没有被追究责任。“黾勉尚见仁人心”,施历城尽管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的仁心却始终没有泯灭。
“归期忽告三月尾”,施历城的回归时间突然告诉到了三月底,这说明施历城一直在等待着回归的那一天的到来。“强留不顾千黄金”,施历城坚决不肯接受朝廷的挽留,他宁愿放弃千两黄金也要回家乡。
“河豚虽过鲈鳜在”,施历城虽然吃了河豚,但他的清白之身却丝毫未受影响。“粳稻正插风雨淫”,粳稻正好插秧的时候,风雨却大作,说明施历城回家的时间已经晚了。
“劳苦罄邻里”,施历城的勤劳和善良感动了邻居们,他们为他操劳,为他担忧。“期会迫隘思僚朋”,施历城与同僚朋友的交往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
“山川吴越我所爱”,施历城深爱着他的家乡——吴越一带的山水美景。“佗日要追寻”,施历城表示,以后一定要再去追寻那美丽的吴越风光。
这首诗是施历城辞官回家时的一首告别诗,通过描绘施历城的品行和才华,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