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

【注释】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桐轩:与鲜于子骏同作《益昌宫舍八咏》诗。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亭台高耸在群山之巅,胜景难以收藏。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远望群山尽在眼前,耳边传来阵阵风声,仿佛在谋划。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一只鹰在半山之上栖息,云彩升腾在空中飘游。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看自己好像乘着风一样轻松自在,忘却了一切忧虑。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傍晚归来,只见室内的窗户显得幽深而宁静。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随着景物的变化,我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不知这一切是由谁引起的。

【赏析】

此诗以登高观览为题,抒发作者在官场上所经历的荣辱得失、升沉变化的感受。

首联“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写诗人置身亭台高处,俯瞰众山,感到它们都比不上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既是写景,也是自我陶醉。颈联“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是写近景,从空中鸟瞰,看到一群鸟儿在半山腰歇息,而那白云也正从天空中飘荡而过。尾联“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更是写远景,从高空俯视,诗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乘风一样轻松自如,于是忘掉了所有的忧愁。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感,但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人生体验。诗中的“亭高”、“鸢飞”、“云起”等词组,都是用来比喻人生境界的。

诗中还运用了比兴手法。“鸢飞”两句就是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心境的。这里的鸢,是指鸢鸡一类善于飞行的小动物;“半岭”是说它飞到半山腰歇脚;“云起”是说它在空中飘游。这两句诗把鸢鸡比作人,说它已经飞到了半山腰,歇脚休息了,然后又从天上飞下来。这样写,不仅写出了鸢鸡的飞行特点,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出它的自由自在。这就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他已经飞到了最高处,现在正想飞得更高,可是却找不到更高的立足点;他正在像鸢鸡那样努力飞翔,但又不知该往哪里飞去才好。

最后两句“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则是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心境。这里的“乘风”是说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而“超然”则表明他已超脱了世俗的境界。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的得意心情,又表达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