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
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
    译文:在平地上厌倦了喧闹,来到山上建了个空屋(作为居所)。
    注释:这里的“虚斋”指的是一个空置的屋子,用来表达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2. 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译文:萧条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山坡上的树林茂密。
    注释:这里的“萧条”形容自然景色的幽静,而“坡陀”则描绘了山林之间的起伏形态,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

  3.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
    译文:每天处理文书到日暮时分,拄着拐杖独自漫步。
    注释:这里的“简书”指的是处理公务,而“杖屦”则是形容行走时的轻松自如,反映出诗人在繁忙工作中寻找到的那份宁静。

  4.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译文:难道没有隐士隐居在这里吗?他们高卧白茅屋。
    注释:这里的“山中士”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而“白茅屋”则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5.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译文:遇到人时不说话,长啸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注释:这里的“逢人默无语”表现了诗人与世俗隔离的状态,而“长啸响岩谷”则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宣泄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6.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译文:这个小屋子或许可以接纳我,夜晚月光相伴入眠。
    注释:这里的“此室”指的是作者的居所,而“夜月相从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人通过对居所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和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的诗歌创作特点。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