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巩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俯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王巩》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辙的作品之一,其内容和背景如下:

  1. 作者简介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他是苏轼的弟弟,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
  • 苏辙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散文和赋中,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知名,他的文章多以议论为主,语言简练而有力,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
  1. 作品原文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2. 诗句解析

  •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这句描述了王家的繁荣景象,用“画戟拥朱户”描绘出王家门前守卫森严,门庭若市的景象。
  •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反映了王家在中书省任职长达十八年,清明时节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象征着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这里的“画云阁”可能是指王家有宏伟的建筑,如画云楼等,而“功业载盟府”则表明王家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这句话表达了王家庭院中有三棵古老的槐树,它们见证了王家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家族的永久标志。
  •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这里赞美了王家的后代都是英俊才俊,与那些平庸无奇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王家后代的赞赏之情。
  • “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反映了王家虽然历经坎坷,但仍坚守初心,面对困境依然坚韧不拔。
  •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这句话描述了王家在京城与地方之间奔波忙碌,但仍然没有安定下来的生活状态。
  •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表达了王家希望能够脱离官场的纷扰,回到农田中去务农生活的愿望。
  •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这里的“嘉禾”是指吉祥的象征,意味着王家的事业如同生长茂盛的禾苗一样,虽然暂时还没有结果,但耐心等待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这里的“拂衣走东皋”可能是王家的一种隐逸生活态度,不愿意受到世俗的束缚,选择离开京城到东皋去隐居。
  •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表达了王家虽然身在尘世,但仍然保持着一颗超脱的心,闲暇之余与僧人交流佛学道理,保持心灵的宁静。
  •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这里的“躬耕”是指亲自耕种田地,而“知田”则是指了解田地的情况。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王家已经离开了官场,但仍然关心着农田的耕作情况,体现了他们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爱。

《次韵答王巩》不仅是一首描写王家荣光与衰败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坚守信念、保持独立的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